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新闻 > 法物信息 > 正文
穿越千年的洛阳“蒙娜丽莎”
文章来源:金华日报   添加人:haozi   添加时间:2009-12-18 14:37:49

    游览河南洛阳,印象最深的是卢舍那大佛。他是洛阳龙门石窟10万余尊造像中最漂亮的一个,微笑的脸,犹如达·芬奇的《蒙娜丽莎》。

    卢舍那大佛光头高就有4米,耳朵长1.9米,丰颐秀目、仪表堂堂。身披通肩式袈娑,形象庄严雄伟、慈善睿智。他嘴角稍翘,面露微笑,头部稍低,作俯视态,令人畏而不惧,可敬可亲可近,据说是按武则天“方额广颐”的特征来雕刻的。

    这一天,我在卢舍那大佛前站了许久许久,从左边走到右边,再从右边走到左边,仔细膜拜了卢舍那大佛,尤其对这个中国洛阳的“蒙娜丽莎”微笑,反复观看和琢磨,感想颇多。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画出来的,而卢舍那大佛是工匠们一锤一凿创造出来的;达·芬奇画作尺寸为77×53厘米,而卢舍那大佛就大得多了,光大佛总高就有17.14米,整个奉先寺的摩崖像龛就更不用说了:大像龛的群像布局为一佛、两弟子、两菩萨、两天王、两力士、两供养人,共11尊石佛像,有各种不同的脸部表情,丰富多彩;达·芬奇的蒙娜丽莎创作于公元1504年,前前后后画了4年,而卢舍那大佛从唐太宗贞观年间、唐高宗初年就开始开窟造像,前后开窟造像近40年,直至上元2年(公元675年)才完工,可见成千上万工匠们的辛苦。也正是工匠们的辛苦和灵巧,才有今天卢舍那大佛的微笑。这微笑一站就是1334年。难怪一些外国人参观龙门石窟后,都会对卢舍那大佛竖起大拇指。

    龙门石窟与甘肃的敦煌石窟、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全国佛教三大艺术宝库。龙门石窟是最后开凿的一个,历经东魏、西魏、北齐、北周、隋、唐、五代、北宋诸朝,连续营造长达400多年。现存窟龛2100多个、佛塔40多座、碑刻题记3680余件,大小造像10万余尊。正像司马光的一句“欲问古今废事,请君只看洛阳城”,抒发了多少沧海桑田的感慨。

    从北魏石窟到唐石窟,曾经显赫的和不显赫的,都已经烟消云散。唯一能够形象证明历史存在的,除了屹立不倒的石头,还有这些石头的艺术。看着碑刻上一个个陌生的名字、人,仿佛进入了历史的时空隧道。整个洛阳城的历史,就在这一刹那,鲜活地还原了。

最新供应信息 最新求购信息
查看留言
用户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