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新闻 > 法物信息 > 正文
佛像艺术馆:建造一座内心丛林
  IE收藏   放入公文包   我要留言  查看留言 
文章来源:第一财经日报   添加人:haozi   添加时间:2009-7-3 15:04:16

  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刘家坤设计,并荟萃中国历代佛像展品1000余件的“上海相东佛像艺术馆”日前在上海嘉定开馆全面展出。上溯北魏,下至民国,该馆展出的佛教造像历经1500余年风雨沧桑,绝大多数弥足珍贵。

  展出佛像数量居冠

  近年来,随着佛像拍卖屡创中国工艺品拍卖的世界纪录,一时间,佛像收藏这个曾经的冷门开始吸引众多藏家的眼球。“上海相东佛像艺术馆”的所有佛像均为户籍收藏家王相东积40年之功所藏,不仅数量庞大,而且品类齐全,堪称国内佛像收藏之冠。

  该馆坐落于上海嘉定沸城创意产业园区内,陈列面积约7000平方米,分为室内外两个区域,室外有佛像山等,由众多佛像堆叠而成;室内分五个展区,分别为石造像、小件造像、罗汉造像、木造像,以及泥塑大件造像等,置身其中,仿佛迷失于佛国丛林之中。

  收藏家王相东称,自己的佛像收藏缘起于“文革”期间,当时全国各地佛像破坏严重。一天,他在上海街道上看见一群人将佛像打碎后,想在佛身内找黄金,结果一无所获,然后将佛头丢弃在地,王相东当时正好路过,他看见佛像虽碎,佛头滚落在地上后,但还咧嘴在笑,十分乐观,于是他有些感动,便趁人不注意时,将这个佛头捡回了家,藏了起来。

  之后的40年间,王相东日积月累,逐渐收藏了上千件佛像,甚至他还涉足巴西、英国、法国、美国等地去收购一些流失到海外的佛像。

  而王相东最近一次收藏佛像是在2007年,据他介绍,当时他得知河南一家寺院因为重塑了一尊铜佛像,来替代之前的泥塑佛像,泥塑佛像可以被社会所收藏。他闻讯赶到这座寺院后,发现前来收藏的藏家早已占满了整个佛堂。原来这尊泥塑佛像还有一段来历,该寺院在明代本来就有一尊铜佛像,后来到了民国年间,一位姓冯的军阀便将这尊铜佛像搬去铸造了武器和钱币,用泥塑佛来代替。几经沧桑,而现在寺院香火旺盛,僧人们准备再次用铜铸造一尊佛像来替代泥塑。

  正当大家为谁来收藏这尊泥塑佛像争论不休时,寺院主持想了一个法子,让前来收藏的人站成一圈,然后在圈中央点一炷香,如果青烟飘到谁那边,泥塑佛像就归谁收藏。而幸运的是,在一圈人中,那屡青烟飘到王相东这边,于是他便将这尊泥塑佛像小心翼翼地搬回上海收藏了起来。

  如今,艺术馆展出的佛像中,除了日常所见的各类石雕或泥塑大型佛像外,还有大量的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锡类的佛像造型,甚至还有一些用陶瓷、象牙、紫砂、紫檀或珐琅塑造的精美佛像。其中最古老的几件佛像为北魏时期所造,其神情庄严肃穆,或威猛刚毅,其造像线条流畅,轮廓饱满,具有相当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。

  命名为“内心丛林”

  据介绍,刘家琨此前曾在四川建造了一座鹿野苑石刻博物馆,也是以佛像展览为主。该馆建筑设计曾得到业内广泛好评,并获多项国际建筑大奖。王相东称:“之所以找刘家琨为自己的这些佛像设计艺术博物馆,正是因为他有过这方面的深入思考。而‘内心丛林’这个概念也是刘家琨提出的。”

  实际上,在佛教语言中,“丛林”指僧侣聚集、修道之处,亦即寺院。收藏家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旁边建一个佛像艺术馆,正是寻得一种内心的安宁,因此也可以比喻为用艺术的方式建筑一座“内心丛林”,这也是建筑师刘家琨用这个概念的本意。

  而在构思设计佛像馆时,刘家琨不仅借鉴了佛教文化遗址的造型语言,而且更重要的是,他还结合了废弃厂房的原有风貌。该厂房原为嘉定一个制造工厂,于是,刘家琨便在这样一个旧工厂的外部格局和内部空间的基础上,用现代建筑语言阐释着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旁边的“内心丛林”文化。

  据悉,上海相东佛像艺术馆除了展出的1000余件珍贵佛像外,同时还展出有一些明清时期的铜铸或铁铸古钟。

最新供应信息 最新求购信息
查看留言
用户留言
最新供应
最新求购